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风亭对竹酬孤峭,雪迳寻梅认暗香。
林树深藏啼鸟细,溪流暗咽落花忙。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醉夕阳。
野老村居无别事,闭门吟句学为狂。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作品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在风中的亭子里,我面对着竹子,感受着它的孤高峻峭;在雪覆盖的小径上,我寻找着梅花,辨认着它淡淡的香气,树林深处,鸟儿啼叫的声音细微而清脆;溪流在暗处流淌,伴随着落花匆匆而下,闲暇时,我坐在石头上观赏流水;兴致来时,我在花间醉饮夕阳,作为一个山野老人,村居中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只是关上门来吟诵诗句,学习那份放浪形骸的狂放。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风亭对竹酬孤峭,雪迳寻梅认暗香”通过“风亭对竹”和“雪迳寻梅”两个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颔联“林树深藏啼鸟细,溪流暗咽落花忙”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幽静与生机,颈联“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醉夕阳”则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尾联“野老村居无别事,闭门吟句学为狂”则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山林隐逸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热爱,诗中“风亭对竹”、“雪迳寻梅”等意象,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诗人通过“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醉夕阳”等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自己闲适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隐居山林期间,作为一位僧人诗人,释绍嵩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在隐居生活中,他通过观察和感悟自然,创作出了许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的佳作,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诗人生活态度的展现,传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中后期文人墨客追求隐逸生活、逃避现实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