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客中夜感
唐·杜荀鹤
早知皆是自拘囚,年少因何有旅愁。
半世无归似转蓬,他乡作客度春秋。
灯前月下思无尽,海角天涯恨不收。
欲问归期何处是,空余泪眼望江流。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杜荀鹤为唐代真实存在的诗人,但此诗并非其原作。)
作者简介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以诗为业,曾数次应举不第,后得朱温赏识,任翰林学士,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如果早知道人生的一切都是自我束缚,那么年轻时为何还会有漂泊异乡的忧愁呢?半生漂泊无依,像随风飘荡的蓬草,在他乡做客度过了无数个春秋,在灯前月下,思绪无穷无尽,海角天涯的怨恨难以消除,想问归期在何处,却只能空余泪眼望着江流。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和无奈,首句“早知皆是自拘囚”揭示了人生的某种哲理,即人生的许多烦恼和束缚其实都源于自己的内心,次句“年少因何有旅愁”则是对自己年轻时漂泊异乡经历的回顾和反思,接下来的两句“半世无归似转蓬,他乡作客度春秋”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灯前月下思无尽,海角天涯恨不收,欲问归期何处是,空余泪眼望江流”则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无法归去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漂泊异乡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和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转蓬”、“灯前月下”、“海角天涯”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反问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体现了杜荀鹤诗歌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虽然是虚构的,但可以想象它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漂泊异乡、历经坎坷的时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诗人可能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挫折和磨难,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和总结,表达了他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