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友人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珍重此行吾不及,为传消息结因缘。
海天凭尺难量远,风月寄琴易断弦。
云外飞鸿声渐杳,水边孤鹤影犹翩。
他年若得重相见,再话桑麻共醉眠。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诗文成就极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我因故不能亲自送你远行,只能托你传递消息以结下我们的因缘,海天相隔,书信难以衡量我们的距离,风月寄情,琴声却容易断绝弦音,云外的飞鸿声音渐渐远去,水边的孤鹤身影依旧翩翩,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能够重逢,再一起谈论农事,共饮美酒,沉醉而眠。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不舍,首联点明诗人因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只能托友人传递消息,以维系彼此的情谊,颔联通过“海天凭尺”和“风月寄琴”的比喻,表达了距离之远和情感的脆弱,颈联以“云外飞鸿”和“水边孤鹤”为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孤独和遥远,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期盼和美好愿景。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离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首联的“珍重此行吾不及”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无奈,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的比喻新颖贴切,既表达了距离的遥远,又暗示了情感的脆弱和不易维持,颈联的意象选择巧妙,既符合离别的主题,又增添了诗的艺术美感,尾联则以一种乐观和期盼的语气结束全诗,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与友人相隔甚远,又因种种原因无法亲自送别友人,在离别之际,他深感不舍和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不舍,他也通过这首诗寄托了对未来的期盼和美好愿景,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与友人重逢,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