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刘长卿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举世但能旌隐逸,谁人知道是王孙。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喧。
(注:“举世但能旌隐逸,谁人知道是王孙”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刘长卿的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可能是后人根据刘长卿的风格或某些残句拼凑或误传而来,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山居”诗中,以便进行解析,真正的刘长卿作品中,虽无此完整两句,但其诗风确有隐逸与王孙之叹。)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09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等职,后因官场失意,多次被贬谪,晚年寓居江南,刘长卿的诗多写山水田园和贬谪生活,风格清丽婉约,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这寂静的花季,院门紧闭,两位美人并肩站在华丽的窗前,她们心中藏着宫中的秘密,却因鹦鹉在前而不敢轻易言说,世人都只知道赞扬那些隐居山林的高士,又有谁知道我其实也是出身王族的子孙呢?细雨润湿了草地,春风中花枝摇曳,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幽静的山居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前两句写美人含情不语,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复杂与隐秘;中间两句“举世但能旌隐逸,谁人知道是王孙”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世人只看重隐逸之士而忽视自己王孙身份的无奈与不平;后两句以自然景色作结,寓情于景,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等艺术手法,通过“美人”与“鹦鹉”的对比,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复杂与危险;通过“隐逸”与“王孙”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诗中的自然景色描写也富有意境美,既表现了山居的幽静与美丽,又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含蓄,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刘长卿的生平经历来看,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之地,这种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在这首虚构的诗中,“举世但能旌隐逸,谁人知道是王孙”这两句不仅表达了他对世人只看重隐逸之士而忽视自己才华与身份的无奈与不平,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无奈接受,诗中的自然景色描写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