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围但见诸营柳,九曲难寻故国溪。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营柳溪

唐·李商隐

十围但见诸营柳,九曲难寻故国溪。

春色旖旎人不见,鸟啼花落自凄凄。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四处只见军营周围那粗大的柳树环绕,而曲折蜿蜒的溪流却难以寻觅到故乡的那一条,春天的景色虽然美丽动人,但人们却无心欣赏,只有鸟儿在啼叫,花儿在凋落,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

释义

“十围但见诸营柳”中的“十围”形容柳树粗大,古人常以“十围”来形容树木的粗壮。“诸营柳”指的是军营周围的柳树,这里借柳树来暗指军营的繁多和战争的频繁。“九曲难寻故国溪”中的“九曲”形容溪流曲折蜿蜒,“故国溪”则是指故乡的溪流,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难以寻觅的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营柳”和“溪”为线索,通过描绘军营周围的柳树和难以寻觅的故乡溪流,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前两句直接点题,通过“十围”和“九曲”的对比,突出了军营的庞大和故乡溪流的难以寻觅,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鸟啼花落的凄凉,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诗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故乡和亲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通过描绘军营和故乡溪流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就是对这首古诗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