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丹久嗟淹国士,起家初命慰乡人。全诗是什么?

生辉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唐·韦应物

优游宦成子,萧洒吏事捐。

簪绂非所托,琴书得相全。

发丹久嗟淹国士,起家初命慰乡人。

朝暝有闲度,吏隐得兼存。

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如何舍此去,池馆方清喧。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卫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性格闲淡寡欲,为官清廉,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不顺,逐渐转向隐逸生活,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韦应物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自然,是唐代诗歌中的珍品之一。

译文

你悠闲自在地完成了仕途,洒脱地抛开了繁琐的公务。

官帽官服不是你所追求的,琴和书才是你的精神寄托。

长久以来,你因才华被埋没而叹息,但初次被任命官职时还是安慰了家乡的父老。

你白天和夜晚都有空闲的时光,既做官又过着隐居的生活。

高大的树木在夏天带来凉爽,流云映衬着初升的明月。

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池塘和庭院正是一片清幽和喧闹交织的美景。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赠给其从弟韦絿的,诗中描绘了韦絿悠闲自在的仕途生活,以及他对琴书等精神追求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才华被埋没的感慨,但初次为官时仍感到欣慰,韦絿既能做官又能享受隐居的生活,这种“吏隐”的生活方式让他感到满足,诗人以自然美景作结,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留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韦絿的仕途生活和精神追求,展现了韦应物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诗中“发丹久嗟淹国士”一句,表达了韦应物对才华被埋没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而“起家初命慰乡人”一句,则表现了韦絿初次为官时的欣慰和自豪,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诗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中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逐渐转向隐逸生活,韦絿是他的从弟,两人关系亲密,韦应物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韦絿仕途生活的赞赏和羡慕,又寄托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仕途和隐逸生活的复杂心态和选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