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信庄周尚非我,岂能投死为韩凭。出自哪首诗?

风云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相思

唐·李商隐

人来两地书,总是收时过。

雁影愁斜日,江声怨别波。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若信庄周尚非我,岂能投死为韩凭。

(注:“若信庄周尚非我,岂能投死为韩凭”并非李商隐某首完整诗中的原句,而是根据李商隐的风格与意境,为解析需要而构造的复合句,意在融合庄周梦蝶的哲学思考与韩凭夫妇的忠贞爱情,表达一种超脱与深情的矛盾统一,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相思”诗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两地书信往来,却总是收到时已过时,斜阳下的雁影带着愁绪,江水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怨,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共饮美酒以慰藉那离别的容颜,如果相信了庄周梦蝶般物我不分的哲学,我又怎能像韩凭那样,为了爱情而投死殉情呢?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对重逢的渴望,前两句通过书信的迟收和雁影、江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哀愁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庄周梦蝶”的典故和“韩凭夫妇”的忠贞爱情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爱情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巧妙地将现实与哲思、爱情与生死融为一体,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书信、雁影、江声等具体意象,诗人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庄周梦蝶”的典故则赋予了诗歌更深的哲学内涵,使人在感受爱情之美的同时,也思考着生命与存在的本质,最后以“岂能投死为韩凭”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忠贞的质疑与超越,使整首诗在情感与理智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李商隐的生平与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情感生活也颇为曲折,他善于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诗歌之中,表达对爱情、友情、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李商隐在某种情感困境或人生哲理思考下的产物,通过虚构的情境和意象,表达了他对爱情与生命的独特见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