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邂逅能多少,且可勤来共草庵。的解释

小编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百年邂逅能多少,且可勤来共草庵。

门外青山人迹少,窗前绿树鸟声喧。

闲来扫地焚香坐,兴至吟诗酌酒眠。

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何处有神仙。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和禅意心境,其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在这漫长的一生中,我们能够相遇的机会是多么稀少,不如珍惜眼前,勤勉地一同居住在这简陋的草庵里,门外是青翠的山峦,人迹罕至,窗前绿树成荫,鸟鸣声此起彼伏,闲暇时,我扫扫地,焚上一炉香静坐;兴致来时,吟诗一首,酌酒而眠,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试问人间哪里还有比这更似神仙般的生活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相遇难得的感慨,以及对简朴山林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诗中通过描绘草庵外的青山绿树、鸟声人迹,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诗人以扫地焚香、吟诗酌酒为乐,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百年邂逅能多少”开篇,直接点出了人生相遇的难得与珍贵,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诗人并未沉溺于这种感伤之中,而是转而以“且可勤来共草庵”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的珍惜与满足,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清幽与诗人生活的闲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满足与超脱的情感,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又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释绍嵩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或许对世俗的纷争与苦难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以诗文为伴,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既表达了对人生相遇难得的感慨,也展现了对简朴山林生活的热爱与满足,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释绍嵩在乱世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坚韧与智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