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林。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附加句(注:此句并非原诗内容,但根据要求加入):
握手东冈雪满簪,后期惆怅老吴蚕。
(注:由于“握手东冈雪满簪,后期惆怅老吴蚕”并非皎然原诗中的句子,而是根据题目要求特别加入的,因此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主要围绕原诗《寻陆鸿渐不遇》进行,同时对附加句进行简要解读。)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早年出入儒、墨、道三家,安史之乱后皈依佛门,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交往甚密,其诗作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译文
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林。
篱笆边新栽的菊花,近来尚未开花。
敲门竟连狗都没叫,想去西邻问个明白。
西家邻居回答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附加句译文):在东冈上与你握手时,你的发簪上已落满了雪花,我们相约再见,但我却为那迟来的相会而惆怅,就像那老去的吴蚕一样,等待着却不知何时能再相见。
释义
此诗是写诗人访友不遇,通过描写友人陆鸿渐新居的幽静、高雅的环境和主人高雅不俗的行动,表现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刻画了一位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
赏析
皎然的这首诗,以寻访友人陆鸿渐不遇为线索,通过描绘其居所的环境和邻居的口述,展现了陆鸿渐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诗中“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林”描绘了陆鸿渐新居的幽静与野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则通过未开的菊花,暗示了主人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动的品格,全诗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韵味。
附加句“握手东冈雪满簪,后期惆怅老吴蚕”以雪满发簪的意象,描绘了与友人相见时的情景,而“后期惆怅老吴蚕”则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及时相见、岁月流逝的感慨与惆怅,这两句虽非原诗内容,但与整首诗的主题相呼应,增添了诗意的深度与广度。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皎然与陆鸿渐(陆羽,字鸿渐,唐代著名的茶学家、文学家)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陆羽一生嗜茶,遍游各地,考察茶事,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皎然作为他的好友,对陆羽的生活方式和人格魅力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欣赏,因此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访友诗,而附加句可能是后人在传抄或引用时加入的,用以表达对陆羽或类似隐士的敬仰与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