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须自致青冥上,可且相从寂寞滨。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送僧归日本

唐·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好须自致青冥上,可且相从寂寞滨。

作者简介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入朝为秘书监,贞元初年去世,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又与刘长卿并称“钱刘”,诗作题材多送别酬赠之作,擅写五言律诗和绝句,音律和谐,词采清丽,尤长于写景抒情,诗风清空闲远、流丽自然。

译文

只要随缘自适,在中国就很好安居;回国时一路上做着梦,像行云流水一样。

航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就像浮游在天际一样;离开尘世,乘坐着法舟,如羽化登仙。

皎皎明月映着澄清的水,一切尘心都归于寂灭;海中的鱼龙也好像听到诵梵声而静听。

你要努力达到那青冥高远的境界,现在姑且在我这寂寞的海边相随相依。

释义

这首诗是钱起为送一位僧人归日本而作,诗中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还通过描绘僧人归途的奇幻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首联写僧人随缘而住,归途如梦;颔联描绘航海的壮阔与超脱;颈联通过水月、鱼龙等意象,表现禅境的宁静与神秘;尾联则是对友人的勉励与自我情感的抒发。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却无离别之哀,反而充满了对友人归途的美好祝愿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僧人归途的奇幻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借僧人之行,表达了自己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尘世的超脱态度,尾联“好须自致青冥上,可且相从寂寞滨”更是点睛之笔,既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对自己人生追求的抒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钱起与这位日本僧人的深厚友谊有关,在唐代,中日文化交流频繁,许多日本僧人来华求法,钱起作为当时著名的文人,与这些僧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这位僧人即将归国时,钱起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他的送别之情和美好祝愿,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尘世的超脱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