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丽人行》,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君不见长安卿家,公卿盛时客如麻。
一朝天子赐颜色,世间憔悴长蓬蒿。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意境奇妙,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李白的诗作广泛涉及山水、酒仙、人生哲理等多个主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此处仅翻译关键词句部分)
君不见长安卿家,公卿盛时客如麻:你没看见长安城中那些权贵之家吗?在公卿们权势显赫、地位尊崇的时候,来访的客人络绎不绝,多得像麻一样密集。
释义:
这句诗描绘了长安城中权贵之家在盛时宾客盈门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的繁华与显赫。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权贵们在盛时的繁华与后来的衰败,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炎凉,诗人以“客如麻”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权贵们权势显赫时门庭若市的场景,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丽人行》是李白创作的一首描写唐代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在唐代,长安作为都城,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权贵们的生活奢华而繁华,诗人通过描写长安城中权贵之家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上层人士的生活状态,诗人也通过对比的手法,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炎凉,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君不见长安卿家,公卿盛时客如麻”这句诗在《丽人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整首诗的内容更为丰富和深刻,需要全面理解才能把握其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