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联句
道义当成麟一角,文章已秃兔千毫。
(此联句为后人根据贾岛文风与事迹附会而作,非原诗内容,但可用于解析其精神风貌)
作者及朝代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初年,由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的诗作在晚唐却很有影响,特别是他那“推敲”故事,在历史上脍炙人口,其诗在晚唐形成独特派别,影响颇大。
作者简介
贾岛以苦吟著称,善于雕琢词句,追求字字珠玑的效果,他的诗作往往构思新奇,意境幽深,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他也是一位注重道德修养的文人,其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都备受后世推崇。
译文
(原诗部分)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打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地敲门,走过桥去那边红尘渐起,夜色渐浓,移来石块仿佛遮住了飘来的白云,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附加联句部分)
在道义上,我如同麒麟一角般坚守不渝;在写作上,我已用尽心血,如同兔子千毫般磨损殆尽。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造访经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附加联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贾岛在道义和文学创作上的执着追求。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诗中通过对幽居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远离尘嚣的净土之中,诗人通过“僧敲月下门”等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附加联句则进一步凸显了贾岛在道义和文学创作上的高尚品质,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探访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当时,贾岛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向往那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隐逸生活,当他来到李凝的幽居时,被那里的环境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附加联句也反映了贾岛在文学创作和道义追求上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