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民安知方禄仕,徒喜使我宽逋征。全诗是什么?

生辉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老歌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去岁灾荒田禾尽,官家征敛犹未已。

去时里正锁空宅,归来邻舍但蒿莱。

君不见,彼民安知方禄仕,徒喜使我宽逋征。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弟子,诗风与王建相近,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集》,他的诗歌创作倾向于现实主义,多描写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语言平易近人,风格自然流畅。

译文

老农家境贫寒,在山间居住,耕种着三四亩贫瘠的山田,由于田地贫瘠,收成稀少,而赋税又很多,因此他们常常得不到足够的粮食,即使他们辛苦劳作,将粮食交给官府,这些粮食也大多在官仓中腐烂变质,到了年底,老农只能拿着锄头和犁,回到空荡荡的房子里,呼唤儿子去山上采摘橡树的果实来充饥,相比之下,那些在西江上经商的商人,船上载满了成百斛的珠宝,连养的狗都能常常吃肉,去年因为灾荒,庄稼颗粒无收,但官府仍然不停地征收赋税,老农离开时,村里的里正锁上了空荡荡的住宅,等他回来时,邻居的房舍也已成了蒿草丛生的废墟,你可知,那些百姓哪里懂得追求高官厚禄,他们只是希望官府能减轻赋税,让他们得以喘息。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老农的贫困生活与商人的富裕生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官府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诗中“彼民安知方禄仕,徒喜使我宽逋征”一句,表达了百姓对高官厚禄的无知与不感兴趣,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减轻赋税,过上安稳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老农的口吻,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老农的贫困生活与商人的富裕生活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诗人也通过老农的口吻,表达了对官府残酷剥削的不满和对减轻赋税的渴望,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百姓生活日益困苦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他通过描绘老农的贫困生活和商人的富裕生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官府对百姓的残酷剥削,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减轻百姓负担、改善民生状况的强烈愿望。

《野老歌》是张籍的一首现实主义佳作,它以生动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和百姓的苦难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