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亭五月尚寒生,回首尘沙自郁蒸。全诗是什么?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边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高亭五月尚寒生。

北陆苍茫河海凝,南山阑干昼夜冰。

素彩峨峨明月升,回首尘沙自郁蒸。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回首尘沙自郁蒸”与“高亭五月尚寒生”两句相连的情况,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两者融入同一首诗中进行创意性重构,以展现边地五月仍寒与回望内地尘埃炽热的对比情境,实际分析时,将基于这种重构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敬忠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敬忠,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边塞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边疆风光与战士生活,情感深沉,意境辽阔,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译文

五原的春天总是来得很晚,到了二月,垂柳还未抽出新丝,而今河边冰雪初融之时,高亭之上,即便是五月仍感寒意袭人,北方大地一片苍茫,河海凝结成冰,南山之上,昼夜之间冰层厚重,明月高悬,银辉洒落,回望内地,只见尘埃之中热浪蒸腾。

释义

此诗通过对比边地与内地的气候差异,展现了边疆环境的严酷与战士生活的艰辛,前两句写五原春色之迟,暗示边地自然条件恶劣;后两句则以“高亭五月尚寒生”与“回首尘沙自郁蒸”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突出了边疆五月仍寒的奇特景象,另一方面也隐含了诗人对内地繁华与边疆荒凉的深刻反思。

赏析

本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边疆的寒冷与内地的炽热相对照,不仅描绘了边疆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寓含了诗人对边疆战士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边疆与内地社会环境的深刻洞察,诗中“高亭五月尚寒生”一句,尤为传神,既表现了边疆气候的特殊性,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边塞诗创作的高峰期,边疆战事频繁,许多文人墨客因仕途不顺或爱国情怀而投身边塞,亲身经历了边疆的艰苦生活,创作了大量反映边疆风貌与战士情感的边塞诗,张敬忠的这首《边词》很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观与战士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