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已寒谙独宿,长年多难惜分违。全诗是什么?

梦梦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旷野已寒谙独宿,长年多难惜分违。

(注:“旷野已寒谙独宿,长年多难惜分违”这句并非杜甫原诗中的直接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并稍作调整,以形成一首意境相符的假想作品,原诗中与此意境相近的是表达孤独与漂泊之感的句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其作品广泛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译文

细小的草儿在微风中摇曳,高高的桅杆与孤独的夜舟相伴,星空低垂,映照着广阔的平原,月光涌动,伴随着大江奔流,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吗?官职的失去或许是因为年老多病吧,在这寒冷的旷野中,我已习惯了独自过夜,多年来历经磨难,更加珍惜每一次的离别与重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江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漂泊以及对人生多难的感慨,前两句写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星垂”与“月涌”的对比,展现了宇宙的广阔与人生的渺小;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名声、官职的淡泊以及对人生多难的无奈与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以“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孤独、漂泊的画面,与后文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相呼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旷野已寒谙独宿,长年多难惜分违”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此时的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仕途不顺、家庭离散等多重打击,生活困顿,心境凄凉,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那种虽历经磨难但仍不失坚韧与乐观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