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余事出山来。的解释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余事出山来。

白云深处人稀见,绿水湾头路欲迷。

闲伴野僧栽果药,懒从朝客看花枝。

松风清韵长如此,何必区区向俗啼。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风格清丽闲淡,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生活,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最近有高僧带着锡杖离去,此后我再无其他事情需要出山,白云缭绕的深处人迹罕至,绿水环绕的湾头道路曲折难辨,闲暇时我陪伴野僧一起栽种果树草药,懒得跟随朝中官员去观赏那些娇艳的花枝,松林间清风吹拂的声音长久如此,我又何必为世俗的烦恼而哭泣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首句“近有高僧飞锡去”以高僧的离去作为引子,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次句“更无余事出山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与坚守,后两句通过描写白云深处的幽静、绿水湾头的迷途、与野僧共处的闲适以及松风清韵的永恒,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清幽与和谐,以及自己与野僧共处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中“飞锡去”的高僧形象,不仅为全诗增添了一份神秘与超脱的气息,也暗示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认同与追求,诗人通过对比“闲伴野僧”与“懒从朝客”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中度过,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所作,用以表达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坚守,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背景下,诗人选择远离尘嚣、归隐山林,追求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这首诗不仅是对他个人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与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