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愁思
春江渺渺抱墙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独倚危栏思往事,落花时节更添忧。
作者:李煜(南唐)
朝代:五代十国(南唐)
作者简介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所作之词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译文
春天的江水悠悠地环绕着城墙流淌,岸边的烟草茂密,呈现出一片朦胧的愁绪,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回想起过去的种种事情,正值落花纷飞的时节,心中的忧愁更是增添了几分。
释义
“春江渺渺抱墙流”描绘了春天江水缓缓流淌,环绕城墙的宁静景象,但“渺渺”二字又透露出一种空旷与孤寂之感。“烟草茸茸一片愁”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岸边烟草的茂盛与诗人内心的愁绪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哀婉的氛围。“独倚危栏思往事”直接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独自凭栏回忆往昔的情感。“落花时节更添忧”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落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凋零,使诗人的愁绪更加深沉。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春天江水的宁静与烟草的茂盛,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孤独,诗中“渺渺”、“茸茸”等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与表现力,使诗歌更加生动传神,诗人通过“独倚危栏”、“思往事”等动作与情感的描写,将个人的愁思与时代的沧桑紧密相连,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李煜亡国之后,此时的他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国君,而是沦为阶下囚,过着屈辱而凄凉的生活,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李煜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与悔恨,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寄托了自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悲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哲理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