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庐骆渊云赞
朝代:清代
作者:李黼平
近代声名出庐骆,前朝笔墨数渊云。
才高八斗惊风雨,学富五车映日星。
文苑英华传四海,词坛领袖耀三楹。
千秋万代留芳名,不负韶华不负卿。
作者简介
李黼平(1755-1826),字仪部,号云逵,广东嘉应(今梅州)人,清代著名文学家、学者、书法家,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子集,尤其在文学和书法方面有深厚造诣,李黼平一生著作颇丰,有《毛诗紬义》《易义拾遗》《春秋左氏传贾服注辑述》等多部学术著作传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近代以来声名显赫的要数庐陵(指欧阳修,因曾任庐陵太守而被称为庐陵先生)和骆宾王,前朝的笔墨则数得上扬雄和杜审言(渊云为二人合称,扬雄字子云,杜审言字必简,因二人皆有文学成就,故并称),他们的才华如同八斗之才般惊人,文章如风雨般激荡人心;学识渊博,如同五车之书般映照日月星辰,他们的文学作品传遍四海,成为文坛的领袖,光耀门楣,千秋万代之后,他们仍然留下芳名,没有辜负美好的时光和人们的期望。
释义
这首诗通过赞美庐陵(欧阳修)和骆宾王以及前朝的扬雄和杜审言,表达了对这些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诗中“才高八斗惊风雨,学富五车映日星”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才华和学识,以及他们对文学界的巨大贡献,也寄托了作者对后世文人学者的期望和勉励。
赏析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庐陵、骆宾王以及扬雄、杜审言等文学巨匠的才华和学识,诗中“才高八斗惊风雨,学富五车映日星”两句尤为精彩,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文学成就,也表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丰富,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黼平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有关,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的文学家和学者,李黼平对历史上的文学巨匠充满了敬仰之情,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些文学巨匠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与当时文坛的风气有关,李黼平通过赞美历史上的文学巨匠,来激励当时的文人学者努力创作,为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提到的“庐骆”和“渊云”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但将“庐骆”直接解释为庐陵和骆宾王的合称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庐陵通常指欧阳修,而骆宾王则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这里可能是作者为了押韵和对仗而进行的艺术处理,同样,“渊云”也是扬雄和杜审言的合称,而非特指某一位文学家,在解读这首诗时,需要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进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