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宦游三十载,千里倦归身。
欲寻田宅豫求邻,心远地自偏。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注:虽然“千里归来倦宦身,欲寻田宅豫求邻”并非直接出自韦应物《归园田居》系列中的任何一首完整诗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以韦应物的田园诗风格及主题,稍作调整融入此诗,以展现类似意境。)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译文
做官游历了三十年,如今千里迢迢归来,身心俱疲。
想要寻找一处田宅,预先物色好邻居,以求心灵的宁静与远离尘嚣。
那里有十多亩的宅地,八九间简陋的草屋。
榆树和柳树遮蔽着后檐,桃树和李树罗列在堂前。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描述自己长途跋涉、身心疲惫的归途,以及寻找田宅、选择邻居的意愿,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归宿和自然和谐生活的理想。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通过“宦游三十载,千里倦归身”直接抒发了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而“欲寻田宅豫求邻”则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环境的渴望,后四句则具体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景象,榆柳成荫、桃李满园,既体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韦应物田园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韦应物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许多士人开始对仕途感到失望和厌倦,韦应物本人虽然出身贵族,但在仕途上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和挫折,他晚年逐渐转向田园生活,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