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北风行》,全诗原文如下: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彻骨冷冽,连太阳和月亮的光芒都变得黯淡无光,仿佛六条神龙也害怕地躲避起来,不敢出现,只有地上那高耸的雪山独自矗立着,显得格外寒冷崔嵬。(注:此句为根据关键词“六龙避逃不敢出,地上独有寒崔嵬”的意象化解读融入全诗意境中的描述,原诗中并未直接出现此句,但以下分析将围绕此意境展开。)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艺术成就极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注:由于原诗中未直接包含关键词句,以下译文为全诗大意)
烛龙栖息在极北之地,光芒照耀如同白昼初开,为何日月之光无法照耀到这里?只有北风怒吼着从天上席卷而来,燕山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片片飘落在轩辕台上,幽州的思妇在十二月里,停止了歌唱和欢笑,双眉紧锁,她倚门望着远行的人,想到你在长城一带忍受着严寒,真是令人哀伤,你离别时提着宝剑去边疆救援,留下了这虎纹金鞞箭袋,箭袋里有一对白羽箭,如今已被蜘蛛网覆盖,布满了尘埃,箭还在,你却已经战死沙场,无法归来,我不忍心看到这些遗物,将它们焚烧,化成了灰烬,黄河之水用土尚且可以堵塞,但我对你的思念和这北风雨雪带来的怨恨,却难以消除。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北国边塞的严寒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痛恨,诗中“六龙避逃不敢出,地上独有寒崔嵬”的意境,象征着极北之地的严寒至极,连神话中的太阳神车(六龙驾车)都畏惧不前,只有雪山孤独而坚定地矗立,进一步烘托出战争的残酷和边疆战士的艰辛。
赏析:
李白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丽与严寒,通过思妇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牺牲,诗中“六龙避逃不敢出,地上独有寒崔嵬”的意境化描述,虽非原句,但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夸张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对人间情感的抒发,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佳作。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李白晚年,当时唐朝边疆战事频繁,诗人对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感受,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