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出馆陶
唐·韦庄
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
寒烟漠漠迷衰草,古驿萧萧倚断桥。
野旷人稀行路苦,风多尘重伤归袍。
前程漫漫何时尽,独倚危楼听暮笳。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为“花间派”代表词人之一,其词风清丽温婉,多抒发离愁别绪及个人身世之感,韦庄的诗作也颇有名气,多描写战乱流离中的生活感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译文
灯火阑珊中匆匆离开馆陶,回望永济时太阳已初升高,寒烟弥漫遮蔽了枯萎的野草,古老的驿站孤零零地倚靠在断桥上,旷野辽阔人烟稀少行路艰难,风大尘土重弄脏了归乡的衣袍,前方的路程漫长不知何时是尽头,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聆听傍晚的胡笳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馆陶时的情景与心境,首联点明时间(夜晚至清晨)与地点(馆陶至永济),营造出一种匆匆离别的氛围,颔联通过“寒烟”、“衰草”、“古驿”、“断桥”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荒凉与孤寂,颈联则直接表达了行路的艰辛与归途的不易,尾联以“前程漫漫”与“独倚危楼听暮笳”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又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诗中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物,如“寒烟”、“衰草”、“断桥”等,营造了一种凄清、荒凉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相呼应,诗人通过“灯火匆匆”、“日初高”、“风多尘重”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旅途的匆忙与艰辛,尾联的“独倚危楼听暮笳”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推向了高潮,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顶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波折,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衰落与五代的纷争,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开馆陶时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旅途的厌倦、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