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水滔天竟东注,气泽所锺贤可慕。的释义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鄱阳湖

唐·韦庄

鄱水滔天竟东注,气泽所锺贤可慕。

烟波浩渺接天涯,帆影飘摇入画图。

云树苍苍迷远目,风帆历历见归途。

谁言此地无佳景,千古英豪共一湖。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韦庄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为“乐府三绝”。

译文

鄱阳湖水势浩大向东奔流,这里的气运与恩泽孕育了令人仰慕的贤才,湖面烟波浩渺仿佛与天边相接,帆船在湖面上摇曳,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远处的树木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让人迷失了视线,而清晰的风帆则预示着归家的路途,谁说这里没有美丽的景色呢?千百年来,无数英豪都在这鄱阳湖畔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鄱阳湖的壮丽景色,以及这里所孕育的贤才与英豪,首句“鄱水滔天竟东注”写出了湖水的浩荡与气势;次句“气泽所锺贤可慕”则点出了这里的人杰地灵;接下来两句通过描绘湖面上的烟波、帆影等景象,进一步展现了鄱阳湖的美丽与宁静;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美景与英豪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鄱阳湖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与诗意,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贤才与英豪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韦庄在游历鄱阳湖时,被这里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所深深吸引,他站在湖边,望着浩渺的湖面与远处的帆影,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贤才英豪的敬仰,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鄱阳湖》,以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鄱阳湖的壮丽景色,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