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的解释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木芙蓉

唐·王昌龄

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

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安史之乱时,惨遭佞臣张镐诬陷,于至德二载(757年)被杀害,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著称,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著有《王右丞集》《王昌龄集》等。

译文

水边生长着无数的木芙蓉,清晨的露水沾染其上,使得花朵的颜色尚未显得浓烈,如同燕脂般淡雅,它们正像是刚刚醉酒的美人,勉强抬起镜子,却懒得梳妆打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水边木芙蓉的美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木芙蓉在露水滋润下的清新与雅致,诗人以美人初醉的形象来比喻木芙蓉,既突出了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赋予了其一种慵懒、迷人的气质。

赏析

这首诗以木芙蓉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木芙蓉的独特魅力,首句“水边无数木芙蓉”直接点题,描绘了木芙蓉的生长环境,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次句“露染燕脂色未浓”则进一步描绘了木芙蓉在露水滋润下的美丽景象,用“燕脂”来形容其颜色,既形象又生动,后两句“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木芙蓉比作初醉的美人,既突出了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赋予了其一种慵懒、迷人的气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创作背景

王昌龄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时刻,他或许在漫步于水边,被眼前的木芙蓉所吸引,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木芙蓉的清新与雅致,以及其在露水滋润下的美丽景象,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使他产生了用诗歌来描绘这一美景的冲动,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木芙蓉的美丽景象,还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也体现了王昌龄作为“七绝圣手”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底蕴。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