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楼远眺

唐·杜牧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万里烟波到海尽,千年王气入城头。

楼台掩映斜阳里,鼓角悠扬暮雨中。

此景此情何处是,心随明月到扬州。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俊爽明快,语言凝练优美,内容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实。

译文

淮河边的山峦在日光下与朱红的栏杆相映成趣,江边的山峦云雾缭绕,与碧绿的屋瓦交相辉映,万里烟波一直延伸到海的尽头,千年的王气笼罩着城头,楼台在夕阳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鼓角声在暮雨中悠扬回荡,这样的景色和心情究竟在哪里能找到呢?我的心随着明月飞向了扬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感慨,首联通过“淮岑”与“朱栏”、“江岫”与“碧瓦”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颔联进一步拓宽视野,将万里烟波与王气城头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感慨,颈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下的楼台和暮雨中的鼓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扬州)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极具匠心,通过巧妙的对比和丰富的意象,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雄浑而又细腻的美感,诗人在描绘景色时,也寓含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深沉厚重,尾联的抒情更是点睛之笔,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眼前的景色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晚唐时期创作的一首登楼远眺之作,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身处其中,深感无奈与忧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他选择登高远眺,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通过描绘眼前的壮丽景色,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远方的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