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池雨含烟暝不收,草根长见水交流”,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春日五绝句》之一,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春日五绝句
宋·秦观
池雨含烟暝不收,草根长见水交流。
东风忽送笙歌近,一棹菱花信自由。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秦观少有才名,早年进入仕途不顺,后得苏轼引荐,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宋哲宗时因“洛党”之祸,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复徙雷州,至藤州而卒,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其“文丽而思深”,其诗词尤为擅长,婉约凄迷,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传世。
译文
池塘上的细雨含着烟雾,暮色朦胧久久不散,草根处常常可见水流交汇,忽然一阵东风吹来,带来了附近的笙歌之声,一叶扁舟载着菱花,自由自在地飘荡。
释义
首句“池雨含烟暝不收”描绘了雨后池塘的景象,细雨与烟雾交织,暮色深沉,久久不散,次句“草根长见水交流”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水流的情景,草根处水流交汇,显得生机勃勃,后两句则通过“东风忽送笙歌近,一棹菱花信自由”的描写,将画面从静谧的自然景色转向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雨后的景象,通过“池雨”、“含烟”、“草根”、“水交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东风”、“笙歌”、“菱花”等元素的加入,使画面更加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秦观作为婉约派词人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秦观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词兴盛的时代,秦观作为当时著名的词人,其创作深受苏轼等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春日五绝句》之一,很可能是秦观在春日里游览自然景色时,有感而发,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秦观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作为文人的敏感和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