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幽居
唐·韦应物
幽处往往闻笙簧,地灵人秀古所臧。
水声山色相与清,草木禽鱼自相忘。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幽静的地方常常能听到笙簧的乐声,这里地灵人秀,自古以来就是藏龙卧虎之地,水声潺潺,山色青翠,相互映衬,显得格外清新;草木葱茏,禽鱼嬉戏,彼此间忘却了尘世的烦恼,闲静的柴门面对着蜿蜒的山路,深深的柳荫掩映着读书堂,每当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幽暗的光影便映照在衣裳上,带来一片清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地的幽静与美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句“幽处往往闻笙簧”点出隐居之地的幽静与音乐之美,次句“地灵人秀古所臧”则强调了这里的文化底蕴和人才辈出,后四句则具体描绘了隐居之地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隐居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水声山色相与清,草木禽鱼自相忘”等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清新与和谐,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多次遭贬谪,在仕途失意之际,他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了闲适的隐居生活,这首诗便是在他隐居期间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