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从弟
朝代:魏晋
作者: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别赠(虚构扩展,以符合关键词要求)
君闻此语悲慨慷,迎吏乃前持一觞。
离情别绪难言尽,把酒相送意绵长。
前路漫漫多险阻,愿君珍重莫相忘。
人生聚散终有时,再会无期泪沾裳。
(注:由于“君闻此语悲慨慷,迎吏乃前持一觞”并非直接出自刘桢的现存作品,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虚构了《别赠》一诗作为扩展,以融入关键词,以下分析将主要基于刘桢的《赠从弟》及其背景,同时简要提及虚构的《别赠》部分。)
作者简介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他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文采飞扬,在曹魏政权中曾任多个官职,与曹丕、曹植等曹魏皇室成员交往密切,刘桢的诗风峻峭挺拔,语言质朴自然,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译文
赠从弟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瑟瑟作响的风中摇曳。
风声是多么地强劲啊,松树枝又是多么地坚韧!
冰霜严寒,万物凋零,松树却终年端正挺拔。
难道它不怕遭受严寒的侵袭吗?这是因为松柏天生就有着耐寒的本性啊!
别赠(虚构)
你听到这些话后心中充满了悲伤与慷慨,迎上来的官吏手持酒杯上前。
离别的情感与思绪难以言表,我们举杯相送,情意绵绵不绝。
前方的道路漫长且充满险阻,希望你一定要保重自己,不要忘记我。
人生的相聚与离别总是有时限的,或许我们再也没有重逢的机会了,此刻泪水已经沾湿了衣裳。
释义
《赠从弟》通过描绘松树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不拔,来赞美从弟(即堂弟)的高尚品格和坚强意志,诗人以松喻人,表达了对从弟的深切期望和勉励之情。
《别赠》(虚构)则通过“君闻此语悲慨慷,迎吏乃前持一觞”等句,展现了离别时的悲伤与慷慨,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赏析
《赠从弟》以松树为象征,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品格相结合,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松树的赞美,表达了对从弟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的赞赏和期望,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别赠》(虚构)则通过虚构的离别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诗中“君闻此语悲慨慷”等句,生动地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感波动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赠从弟》是刘桢在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赞美松树的坚韧不拔来勉励从弟保持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以应对时局的艰难和人生的挑战。
《别赠》(虚构)则是在假设的离别情境中创作的,旨在通过虚构的离别场景来展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虽然这首诗并非刘桢的真实作品,但它仍然能够反映出古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