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头肥大菱腰长,釂酬喧呼坐满床。出自哪首诗?

生辉7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芡头肥大菱腰长,釂酬喧呼坐满床”,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菡萏轩》,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菡萏轩

宋·苏轼

芡头肥大菱腰长,釂酬喧呼坐满床。

莫学鸳鸯绣屏上,双栖绿藻戏鱼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不羁,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芡实的果实肥大,菱角的茎蔓修长,宾客们在此欢聚一堂,举杯畅饮,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不要只学那绣屏上的鸳鸯,双双栖息在绿藻之间,与鱼儿嬉戏于水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菡萏轩(即荷花池边的亭子)中的景象,首句“芡头肥大菱腰长”以芡实和菱角的形态,形象地描绘了水生植物的繁茂;次句“釂酬喧呼坐满床”则通过宾客的欢聚和喧闹,展现了菡萏轩的热闹和欢乐气氛,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隐含了对那些只知享受安逸生活而不知进取之人的劝诫。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菡萏轩的优美景色和欢乐气氛,诗人通过对芡实、菱角等水生植物的描绘,以及宾客欢聚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热闹的氛围,通过对比绣屏上的鸳鸯和现实中的宾客,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为回应好友文与可(即文同)所作《洋州园亭三十咏》而创作的和诗之一,文与可曾在洋州(今陕西洋县)任职时修建了一座园亭,并作诗描绘其中的三十处景点,苏轼在收到文与可的诗后,便逐一和之,形成了这组《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对菡萏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好友园亭美景的赞美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