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船插帜摇秋光,鸣铙传鼓水洋洋。的释义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逢血见不忍胜,舌舔唇干呼不得。

岸傍人唤船如飞,乱箭齐发下大堤。

归来落日正西斜,饮罢西南看月华。

画船插帜摇秋光,鸣铙传鼓水洋洋。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建封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建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延赏,出身河东张氏,曾任徐州刺史、御史大夫、尚书右仆射等职,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擅长诗文创作,尤其以描写风俗人情的诗歌著称。

译文

在五月初五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杨花飘落,江畔传来黄莺的啼鸣,太守还未走出郡斋,江上早已传来整齐的划船声,太守出行都有固定的时间,马前已被红旗引导,两岸的人们穿着罗衣,香气扑鼻,银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鼓声响起三下,红旗展开,两条龙舟跃出水面,船桨搅动水面,仿佛万剑飞舞,鼓声如同千雷轰鸣,随着鼓声渐急,终点标旗越来越近,两条龙舟上的健儿目光如炬,岸上的人们惊呼如霹雳,竿头挂着的彩带如同彩虹般绚烂,前船已经夺得锦标,后船失去势头,只能空挥船桨,健儿们伤痕累累,不忍直视,口干舌燥,呼喊不出,岸边的人们呼唤着船儿如飞,乱箭齐发,从大堤上射下,归来时,夕阳已经西斜,饮罢酒后,向西南方向欣赏月华,画船上插着旗帜,在秋光中摇曳,铙鼓声声,水波荡漾,曲终人散,只留下空寂的愁绪,招屈亭前的江水依旧向东流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从准备到比赛,再到结束后的景象,都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龙舟竞渡的激烈与壮观,以及人们对此活动的热情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唐代端午节的热闹与欢乐,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诗人还通过对比、烘托等手法,突出了龙舟竞渡的紧张与激烈,以及健儿们的英勇与坚韧,诗中还融入了诗人对节日的热爱与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端午节龙舟竞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张建封作为一位热爱生活的文学家,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描绘,他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龙舟竞渡的热闹与欢乐,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