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山横黛碧云浮,近水含烟翠色流。
颇欲携樽邀使骑,几忘温席荐亲闱。
林间鸟语时相和,陌上花香不自留。
兴尽归来天欲晚,月华初上照松楸。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杜牧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清新俊逸,意境深远,常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
译文
远山如黛,碧云悠然漂浮;近水含烟,翠色仿佛流动,我多么想带着酒樽,邀请使者一同骑马出游,以至于几乎忘记了在家中为亲人铺设温暖的坐席,林间鸟儿的歌声不时相互应和,田野上的花香随风飘散,不由自主,游玩尽兴归来时天色已晚,月光初升,照耀着松树和坟墓。
释义
本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游玩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享受自然之乐时,对家中亲人的片刻忘却与随后的思念之情,通过“颇欲携樽邀使骑”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与豪情,而“几忘温席荐亲闱”则透露出他对家的温情与责任感。
赏析
此诗以景起兴,以情收尾,结构紧凑,意境深远,首联以远山近水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通过“携樽邀使骑”与“几忘温席荐亲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自由的向往,又有对家庭的牵挂,颈联以林间鸟语和陌上花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之美,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生命美好的珍惜与感悟,尾联以“兴尽归来天欲晚,月华初上照松楸”收束全诗,既表达了诗人游玩尽兴后的满足与宁静,又通过月光的描绘,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哀愁与思念。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内容)此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心情烦闷之际,他渴望逃离现实的束缚,到大自然中寻找慰藉与灵感,在一次山间游玩中,他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不禁产生了携酒出游、忘却尘世的念头,当游玩尽兴,夜幕降临,月光洒落之时,他又想起了家中的亲人,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哀愁与思念,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