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的解释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遇犬

唐·刘长卿

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

野径云深人迹少,秋风萧瑟叶纷飞。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后迁居洛阳,他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其诗作多写贬谪漂流的感慨,也有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风格含蓄简洁,温婉动人,与钱起、郎士元齐名,时称“钱刘”,有《刘随州集》。

译文

山中的乌鸦因寒冷而瑟缩着身体,紧紧相依站立;城里的狗却在山野间肆意跳跃,不肯归家,荒野中的小路被深厚的云雾笼罩,行人的足迹稀少;秋风萧瑟,树叶纷纷飘落。

释义

山鸦瑟缩相依立:山中的乌鸦因寒冷而身体瑟缩,紧紧相依站立,形容环境恶劣,生物艰难求生的情景。

邑犬跳梁未肯归:邑犬,指城里的狗;跳梁,形容跳跃的样子,此句比喻某些人或事物(如恶势力)在不适宜的环境中仍然肆意妄为,不愿回归正道。

野径云深人迹少:荒野中的小路被深厚的云雾笼罩,行人的足迹稀少,形容环境荒凉,人迹罕至。

秋风萧瑟叶纷飞:秋风萧瑟,树叶纷纷飘落,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乌鸦相依取暖、邑犬跳梁不肯归、野径人迹稀少、秋风落叶纷飞等景象,营造了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诗人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感慨,山鸦和邑犬的对比,既是对自然生物生存状态的描绘,也是对人性善恶、社会现象的隐喻,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洁,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刘长卿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贬谪期间,他深入民间,对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隐喻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不安,以及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