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恨意难消
朝代:南宋
作者:陆游
犹残众虮恨未除,自计宁能久安卧。
壮志未酬心不甘,铁马冰河梦频过。
山河破碎情难舍,胡虏未灭泪满眶。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陆游原集中并无此诗,但风格与陆游爱国诗词相近。)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身上残留的如同虮子般的仇恨还未消除,自己思量又怎能长久地安然躺卧,壮志未酬心中充满不甘,梦中常常见到铁马冰河征战沙场的情景,山河破碎令人难以割舍,外敌未灭让我泪水盈眶,只愿此生能长久地报效祖国,哪里还顾得上考虑能否活着回到玉门关。
释义
“犹残众虮恨未除”表达了诗人心中深重的国仇家恨,如同身上的虮子般难以去除;“自计宁能久安卧”则透露出诗人不甘于现状,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壮志未酬和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诗人愿意以身许国、不惜牺牲的坚定信念。
赏析
这首诗以强烈的爱国情感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诗中“铁马冰河”的梦境描写,既展现了诗人对战场生活的怀念,也暗示了他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渴望,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誓言,则更是将诗人的爱国情怀推向了高潮,展现了他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将其置于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下来进行解读,南宋时期,国家面临着金朝等外敌的威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国家的忧虑,他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同时也展现了他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南宋时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是陆游诗歌中最为人称道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