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炙背吟
宋·苏轼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踞炉炽炭已不暇,对龟张衣诚未过。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译文
夜雨过后,春水初生,娇云浓暖,天气阴晴不定,帘幕半卷,日光淡薄,花竹静立,不时传来乳鸠相对鸣叫的声音,我年老多病,遇到春天只想睡觉,独自寻求僧人的床铺小憩片刻,坐在火炉旁烤火取暖已经来不及,穿着龟背样式的厚衣服也的确不过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里的一场夜雨后的景象,以及自己因病体虚弱而渴望休息的心情,踞炉炽炭已不暇,对龟张衣诚未过”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寒冷而急于取暖,穿着厚重衣物以御寒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雨后的宁静景象,以及诗人因病体虚弱而渴望休息的心情,前两句通过“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描绘了雨后春水的生机和天气的变化无常,为全诗定下了清新明快的基调,后两句则通过“踞炉炽炭已不暇,对龟张衣诚未过”等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病体虚弱而急于取暖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偏远地区,生活困顿,身体也日渐衰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因病体虚弱而渴望休息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苏轼晚年的生活状态,也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