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除蝗
唐·白居易
蝗蠹生田田害苗,可忍见渠灾自消?
时时对客辄自扪,千百所除才几个。
吏民惊怪坐何事,风雨驱除纷似燎。
夜看禾黍色,晓忧虫蚁迹。
努力事驱除,勿使苗叶蠹。
我无良策尔何知,但喜风雷来助威。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蝗虫在田里危害庄稼,怎能容忍它们自行消失?我常常在客人面前不自觉地抚摸(思考如何除虫),但千百只蝗虫中才除掉几个,官吏和百姓都惊讶于我为何如此,其实是因为我采取了像风雨般迅猛的驱除方法,蝗虫被纷纷消灭,夜晚我看着禾黍的颜色,清晨又担忧虫蚁的踪迹,我全力以赴地驱除害虫,不让它们啃食庄稼的叶子,我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但庆幸有风雷来助我一臂之力。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白居易面对蝗虫危害庄稼时的忧虑和努力,他通过“时时对客辄自扪”的动作,表达了自己对除虫的重视和无奈,他也通过“风雨驱除纷似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除虫行动的迅猛和有效,整首诗充满了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和对害虫的憎恨。
赏析
这首诗以蝗虫危害庄稼为背景,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形象,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将除虫行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透露出一种乐观和坚定的态度,即尽管困难重重,但只要有决心和行动,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担任地方官期间,当时,他亲眼目睹了蝗虫对庄稼的严重危害,深感忧虑,为了保障农业生产,他亲自参与除虫行动,并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决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白居易对农业生产的关心,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官员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