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施施众虱当此时,择肉甘於虎狼饿”,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悯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悯虱
清代:查慎行
半臂频呵冻欲僵,晓从驴背得微阳。
施施众虱当此时,择肉甘於虎狼饿。
作者及朝代
作者:查慎行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家居十余年,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族人牵连,戍赴边疆,次年病死于途中,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敬业堂诗文集》五十卷,《余集》五卷,《词集》一卷及《查初白诗评十二种》等。
译文
我穿着单薄的衣服,频繁地呵气取暖,身体几乎要冻僵了,清晨时分,从驴背上得到了一丝微弱的阳光,稍微暖和了一些,就在这时,那些虱子却悠然自得地爬行着,它们选择寄生在人体上,享受着比饥饿的虎狼还要甘美的“肉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寒冷中艰难求生的情景,与虱子在同样环境下却悠然自得、寄生享乐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不公、弱肉强食现象的深刻感慨和同情。
赏析
这首诗以虱子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前两句写诗人自身的艰难处境,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虱子的悠然自得为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世间不公现象的批判和同情,虱子虽小,但在诗人笔下却成了贪婪、自私的象征,与诗人的清苦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查慎行一生历经坎坷,晚年更是因弟查嗣庭讪谤案而受牵连,戍赴边疆,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艰辛和世态的炎凉,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世间不公现象的批判和同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悯虱》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诗人查慎行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