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雍陶
地随墙墅行多曲,天著冈峦望易昏。
樵客归来啼鸟散,野夫吟处白云屯。
岩边树色迷霜重,谷口泉声出月痕。
此去非关名利路,世间荣辱不关心。
作者简介
雍陶,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国钧,成都人(今四川成都市),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传世,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抒发个人情怀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雍陶曾一度出仕,但仕途并不顺畅,晚年多隐居生活,寄情于山水之间。
译文
地面随着墙垣和别墅蜿蜒曲折,天空映衬着山冈和山峦,使得远望时天色容易变得昏暗,樵夫归来时,啼鸟四散飞去;山野之人吟诗之处,白云聚集,岩石边的树木在浓重的霜雾中显得迷蒙,山谷口的泉水声在月光下清晰可闻,这次出行并非为了名利之路,世间的荣辱我已经不再关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首联“地随墙墅行多曲,天著冈峦望易昏”写出了山路的曲折和山势的起伏,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氛围,颔联“樵客归来啼鸟散,野夫吟处白云屯”通过描绘樵夫归来、啼鸟四散和山野之人吟诗的情景,展现了山中的宁静与和谐,颈联“岩边树色迷霜重,谷口泉声出月痕”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霜雾迷蒙的树木和月光下的泉水声,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尾联“此去非关名利路,世间荣辱不关心”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世间荣辱的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山路的曲折、山势的起伏、樵夫的归来、啼鸟的散去、山野之人的吟诗以及岩石边的树木和山谷口的泉水声等细节,将山中的宁静与和谐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尾联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和对世间荣辱的超脱,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雍陶的仕途不顺和晚年隐居生活有关,雍陶曾一度出仕,但仕途并不顺畅,晚年多隐居生活,寄情于山水之间,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和对世间荣辱的超脱,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