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鹦鹉

宋·欧阳修

羽色鲜深绿似苔,能言聪慧自天来。

年年锁向金笼内,何日乘轩慰寂寥。

风暖花深鸟自啼,一春心事有谁知。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

作者及朝代

作者:欧阳修(1007年-1072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与晏殊齐名,并称“晏欧”,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译文

鹦鹉的羽毛颜色鲜亮深绿如同青苔,它聪慧善言仿佛是天生的。

年年都被锁在金笼之内,何时才能展翅高飞,慰藉我内心的寂寥?

春风和煦,花朵盛开,鹦鹉自在地啼叫,它一春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没有人将它带入广阔的沧江,你死了又怎会知道世界的宽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鹦鹉被囚禁在金笼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宽广世界的向往,以及对鹦鹉命运的同情,前两句描述了鹦鹉的美丽与聪慧,后两句则通过对比鹦鹉的囚禁生活与未知的世界宽广,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鹦鹉为题,借物抒情,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鹦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被束缚命运的同情,诗中“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两句,尤为深刻,既是对鹦鹉命运的悲叹,也是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诗人通过鹦鹉这一形象,传达了对于自由、宽广世界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与抗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欧阳修个人的经历与情感有关,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欧阳修在仕途上虽有所成就,但也经历了不少挫折与磨难,他深知人生的不易与束缚,因此通过描绘鹦鹉的囚禁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自由与宽广世界的向往,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个体自由与权利的忽视与束缚,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