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论心异恭显,不妨迷国略相同。出自哪首诗?

春秋69个月前

诗词原文

异心同迷

唐·李商隐

毕竟论心异恭显,

不妨迷国略相同。

汉家天子今无恙,

且喜将军偶未终。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才华横溢,擅长骈文,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到底在论及心意时,我与石显、王凤(西汉权臣,以谄媚著称)有所不同,

但不妨碍我们在迷惑国家这一点上,大略是相同的。

汉家的天子如今还算安康,

值得庆幸的是,那位将军(可能指某权臣)的权势尚未走到尽头。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己与历史上的权臣石显、王凤,虽然心意不同,但在迷惑国家这一点上却有所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朝政的忧虑和对权臣的讽刺,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因为尽管自己心怀忠义,但终究无法改变朝政的颓势。

赏析

这首诗以巧妙的对比和深刻的讽刺,展现了诗人对晚唐朝政的深刻洞察和无奈之情,首句“毕竟论心异恭显”,既表明了自己与权臣的不同,又隐含了对权臣的讽刺;次句“不妨迷国略相同”,则进一步揭示了朝政的腐败和权臣的罪恶,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朝政的忧虑,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汉家天子的安康和将军权势的未终,表达了对朝政未来的担忧和对权臣势力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充满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对朝政深感失望的时期,晚唐时期,朝政腐败,权臣当道,诗人虽然心怀忠义,但无法改变这一现状,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忧虑和讽刺,这首诗正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对朝政和权臣的深刻反思和讽刺之作,通过对比自己与历史上的权臣,诗人既表达了对朝政的忧虑,也透露出了对权臣的讽刺和无奈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