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茅竹山
宋·释绍嵩
茅竹结蟠聊一愒,却寻三界外愚痴。
云开日色千峰秀,风定松声万壑低。
野老村居无俗客,道人林下有禅机。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落晖。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其作品多反映禅意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在茅竹丛中盘绕而坐,姑且小憩片刻,转而寻求超脱三界之外的愚痴之境,云开日出,千峰秀丽,风平浪静,万壑松声低沉,山野老翁居住在无俗客打扰的村落,道人在林下参悟禅机,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静静地看着夕阳落下。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茅竹山中的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禅意的向往,首联“茅竹结蟠聊一愒,却寻三界外愚痴”点明主题,即诗人在茅竹丛中寻求心灵的片刻宁静,并向往超脱三界之外的愚痴之境(此处“愚痴”非贬义,而是指一种无欲无求、超脱世俗的智慧境界),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了云开日色、风定松声的自然美景和山野老翁、道人林下参禅的隐逸生活,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心境,尾联则以“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落晖”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眷恋。
赏析
本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云、日、峰、松、村、林等,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优美的画面,还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山野老翁和道人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尾联的“独倚危栏看落晖”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深情融为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的创作往往与禅意和自然紧密相关,本诗可能是在他游历茅竹山时所作,面对眼前的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诗人心生感慨,遂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诗人也可能通过此诗来传达禅意,引导人们去领悟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共生之道。
由于释绍嵩的具体生平和作品流传情况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详,以上信息为基于诗意和一般文学常识的推测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