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归艎那可望,只将心寄海门潮。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望海

宋·秦观

天际归艎那可望,只将心寄海门潮。

年光尽逐潮回去,空对寒云暮倚霄。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学者称其为淮海居士,少从苏轼游,以诗赋见长,兼工词,作品情感细腻,音律谐婉,语言雅洁,善于熔铸前人诗句入词,时有新意,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译文

天边那艘归来的船哪里能够望见呢?我只能将自己的心寄托在海门的潮水之上,一年的时光都随着潮水消逝了,我只能独自面对着寒冷的云朵,在傍晚时分倚靠在天空之下。

释义

“天际归艎那可望”描述了诗人远望天边,希望能看到归来的船只,但始终未能如愿。“只将心寄海门潮”则表达了诗人将心中的期盼和思念寄托在无尽的潮水之上,希望它们能带去自己的情感。“年光尽逐潮回去”意味着一年的时光都随着潮水的退去而消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空对寒云暮倚霄”则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面对寒冷的云朵和天空,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寂寞。

赏析

这首诗以“望海”为题,但实际上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天际归艎那可望”以问句的形式开篇,既点明了诗人的期盼,又暗示了这种期盼可能无法实现,次句“只将心寄海门潮”则通过“寄心”这一动作,将诗人的情感与潮水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绵长,后两句“年光尽逐潮回去,空对寒云暮倚霄”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秦观仕途不顺、远离家乡之时,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日子里,他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感慨,这首诗中的“天际归艎”可能象征着远方的亲人和家乡,而“海门潮”则象征着无尽的思念和期盼,诗人通过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潮水之上,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秦观作为一位婉约派词人的独特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