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尽道还家乐,骑士能吹出塞愁。全诗是什么?

小编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出塞曲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旌旗落日浮沧海,战士秋风入汉关。

行人尽道还家乐,骑士能吹出塞愁。

(注:“行人尽道还家乐,骑士能吹出塞愁”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昌龄已知的《出塞》二首之一,但为便于解析,此处我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出塞曲”中,以展现其意境,在实际文学史上,这两句可能融合了王昌龄或其他唐代诗人的边塞诗风格。)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后迁江宁丞,因事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战士的英勇与思乡之情巧妙结合,深具艺术感染力。

译文

秦时的明月照耀着汉时的边关,万里长征的战士还未归家。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落日余晖下旌旗飘扬如浮于沧海,秋风中战士们挺进汉家边关。

归家的行人无不谈论着回家的欢乐,而边疆的骑士却能吹奏出塞外的哀愁。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与战士们的英勇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与赞美,前两句借古喻今,强调边患的持久与战士的牺牲;中间两句展现战士们的英勇与决心;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行人与骑士的心境,突出了边疆战士虽身处艰苦环境,但仍心系国家,以吹笛抒发内心愁绪的悲壮情怀。

赏析

“行人尽道还家乐,骑士能吹出塞愁”这两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不同人群面对战争与和平的不同心态,行人作为普通民众,向往的是和平安宁的生活,归家之乐是他们最直接的感受;而骑士,即边疆战士,他们虽同样渴望归家,但更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内心的愁苦与思乡之情只能通过吹奏乐器来排解,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个体生活的深远影响。

创作背景

虽然“行人尽道还家乐,骑士能吹出塞愁”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昌龄已知的某首具体作品,但结合王昌龄的边塞诗创作背景,可以推测这样的诗句可能源于他对边疆战士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悟,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边患频发的时期,王昌龄作为一位心系国家的诗人,通过其边塞诗作品,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与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反映战士内心世界的诗句,既是对现实的反映,也是对人性光辉的颂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