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笑言如昨日,白头东望一伤情。出自哪首诗?

风云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握手笑言如昨日,白头东望一伤情”并未直接出现在此诗中,但“欢笑情如旧”与“握手笑言如昨日”意境相近,且整首诗的情感氛围与“白头东望一伤情”相呼应,故以此诗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丽闲淡,后人将他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译文

在江汉就曾经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是尽醉而还。

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

今日相见虽然欢笑如旧,可惜人已衰老鬓发斑斑。

为何我不与故人同归去?因为淮上有秀美的秋山。

释义

本诗通过描述与故友在江汉重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故地山水的留恋之情,诗中“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欢笑情如旧”则展现了友情不因岁月而淡薄的珍贵。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通过对比“浮云”、“流水”与“欢笑情如旧”,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友情恒久的深刻感悟,尤其是“萧疏鬓已斑”一句,以形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而结尾“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淮上美景的留恋,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某种逃避心态。

创作背景

韦应物此诗可能作于其晚年任职苏州刺史期间,当他再次回到曾经与友人共度的江汉之地时,偶遇故人,触景生情,遂写下此诗,诗中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归宿的迷茫与思索,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人生、友情、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他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的独特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