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悼亡诗
朝代:魏晋
作者: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忧思独难穷。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衰。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揽衣起踯躅,顿足不能前。
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念此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其中两句:
三年衔恤空余息,一日忘形愿少留。
(注:虽然“三年衔恤空余息,一日忘形愿少留”并非潘岳《悼亡诗》中的原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解析中,作为对潘岳悼亡情感的延伸与想象性重构。)
作者简介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世称潘安,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市中牟县)人,西晋文学家、政治家,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有“河阳一县花”之称,潘岳少年时即以聪慧著称,十二岁便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早年仕途不顺,后得杨骏提拔,累迁黄门侍郎、太傅主簿等职,杨骏被诛后,潘岳被除名,不久,被任命为长安县令,后任怀县令、尚书度支郎、廷尉评等职,因母病辞官奉养,后任河阳县令,转怀县令,勤于政事,颇有政绩,后任著作郎,与司空张华共撰《晋书》,因善写哀诔之文,被时人称为“潘陆”。
译文
(针对融入的两句进行想象性翻译)
这三年来,我沉浸在丧妻的悲痛中,只剩下苟延残喘的气息;哪怕只有一天能暂时忘记这失去你的痛苦,我也愿意让这一刻多停留一会儿。
释义
“三年衔恤空余息”: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沉浸在丧妻之痛中,身心俱疲,只剩下微弱的生命气息。
“一日忘形愿少留”:表达了诗人渴望哪怕只有短暂的时光能够忘却丧妻之痛,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
赏析
这两句诗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通过“三年衔恤”与“一日忘形”的对比,展现了诗人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但又渴望片刻安宁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这两句诗也体现了潘岳作为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的卓越才华和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
潘岳的《悼亡诗》是其为悼念亡妻杨氏所作,杨氏是潘岳的挚爱,她的离世给潘岳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悲痛,在这组诗中,潘岳深情地回忆了与妻子的共同生活,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而“三年衔恤空余息,一日忘形愿少留”这两句诗,虽然并非原诗中的直接表述,但却深刻地反映了潘岳在丧妻后的真实情感状态和对亡妻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在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了当时士人对人生、爱情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