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起行山
朝代:唐代
作者:顾况
病起行山山更险,下穷溪谷上通天。
白云深处无人识,唯有寒松见岁年。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年-约814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县)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传世,顾况性格诙谐,善于讽刺,诗作风格独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病愈后我起身去攀登更加险峻的山峦,山路蜿蜒曲折,时而深入幽深的溪谷,时而通向高远的天空,在那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无人知晓我的踪迹,只有那耐寒的青松年复一年地见证着岁月的流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愈后独自登山探险的情景,首句“病起行山山更险”点明了诗人身体状况和所行之路的艰险;次句“下穷溪谷上通天”进一步描绘了山路的曲折和险峻;后两句则通过“白云深处无人识,唯有寒松见岁年”表达了诗人身处深山、远离尘嚣的孤独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病愈后登山探险为题材,通过描绘山路的艰险和深山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诗中“山更险”与“下穷溪谷上通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山路的曲折和险峻,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通过“无人识”和“唯有寒松见岁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身处深山、远离尘嚣的孤独与淡泊,以及对岁月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顾况晚年隐居茅山期间,顾况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远离官场,隐居山林,在隐居期间,他常常独自登山探险,领略大自然的壮美与幽静,这首诗正是他在一次登山探险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山路的艰险和深山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寄托了他对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向往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