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望白下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慇勤更上山头望,白下城中有几家。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著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江面上烟雨迷蒙,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往事如梦一般消逝,只有鸟儿在空自啼叫,最无情的是台城的柳树,依旧像烟雾一样笼罩着十里长堤,我更加殷勤地登上山头远望,白下城中还有几户人家在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春景与六朝古都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感慨,首联写江雨、江草,营造出一种凄迷的氛围;颔联以“六朝如梦”点出历史变迁,鸟啼声中透露出一种空寂之感;颈联以台城柳的“无情”反衬人事的沧桑巨变;尾联则通过“慇勤更上山头望”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故都现状的深切关怀和对往昔繁华的无限怀念。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巧妙地传达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慨,诗中“江雨霏霏”、“六朝如梦”等意象,既描绘了江南春景的柔美,又暗含了历史的沧桑与无奈,台城柳的“无情”与诗人的“慇勤”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都的深情厚谊,尾联的“白下城中有几家”更是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故都现状的关切和对往昔繁华的追忆。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他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对历史的沧桑巨变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是韦庄在游历江南时,面对六朝古都的荒凉景象,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描绘江南春景与六朝古都的荒凉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