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非复居人後,壮岁如何弃我先。的解释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悼亡诗

朝代:清代

作者:沈德潜

盛名非复居人後,壮岁如何弃我先。

风雨凄凄秋夜长,梧桐叶落井栏边。

作者简介

沈德潜(1673年—1769年),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他自幼聪颖好学,早年曾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沈德潜一生致力于诗文创作与批评,主张诗歌应回归儒家传统,强调“格调说”,对清代诗坛影响深远,他的诗作清新自然,富有情感,尤其在悼亡诗方面,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译文

曾经的盛名已经不再居于人后,为何在壮年之时你却离我而去?秋风萧瑟,长夜漫漫,凄凄的风雨声中,梧桐叶纷纷飘落,井栏边满是落叶的踪迹。

释义

首句“盛名非复居人後”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生前成就的赞美,认为其名声显赫,无人能及,次句“壮岁如何弃我先”则透露出诗人对逝者早逝的悲痛与不解,为何在正当壮年之时,却抛下亲人朋友,先行离去,后两句通过描绘秋夜的凄凉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哀伤与孤独。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悲痛之情,首句与次句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逝者的生前成就,又凸显了其早逝的遗憾,后两句则以秋夜的凄凉景象为背景,将诗人的哀伤之情寓于其中,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沈德潜为悼念某位逝去的亲友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逝者的感情深厚,对其早逝感到无比悲痛,沈德潜一生历经坎坷,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这种感悟也体现在他的诗作中,这首悼亡诗不仅表达了他对逝者的怀念与悲痛,也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无奈。

沈德潜的这首《悼亡诗》以其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清代悼亡诗中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