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浪淘沙·秋夜感怀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万窍怒呺风丧我,千波竞涌水无心。
秋光欲雨棋声泻,夜色初寒雁影沉。
多病久知生有涯,穷途方觉世多尘。
幽窗冷雨一灯寂,卧听梧桐滴到明。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官至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译文
万孔怒号的风声仿佛要吞噬我,千重波浪竞相涌动而水却无心,秋光欲雨之时,棋子落下的声音如同流水倾泻,夜色初寒,雁影在夜空中渐渐沉没,长久以来,我深知多病之身生命有限,穷途末路之时才发觉世间尘埃众多,幽窗之下,冷雨敲打着窗户,一盏孤灯显得格外寂静,我躺在床上,听着梧桐叶上的雨滴声,直到天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狂风、波涛、棋声、雁影等自然景象,以及诗人自身的多病与穷途之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有限、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首联“万窍怒呺风丧我,千波竞涌水无心”以狂风怒号和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宏大的背景,同时暗喻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安,颔联“秋光欲雨棋声泻,夜色初寒雁影沉”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凄清,棋声与雁影的交织,更添一份孤寂与哀愁,颈联“多病久知生有涯,穷途方觉世多尘”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有限和世事无常的感慨,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凉,尾联“幽窗冷雨一灯寂,卧听梧桐滴到明”则以冷雨敲窗、孤灯独照的凄清景象收尾,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龚自珍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晚年更是贫病交加,这首诗正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秋夜的狂风骤雨,有感而发,抒发了自己对生命、世事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龚自珍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以及他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这首诗也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