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鲁国存亡宜有命,区区翻覆亦何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虽然“鲁国存亡宜有命,区区翻覆亦何人”并非刘禹锡某首著名诗篇中的完整连续句子,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此二句融入了一首虚构的“杂诗”中,以展现其意境,刘禹锡的原作中并未直接包含这两句,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诗进行展开。)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竞相驶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一首诗,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鲁国的存亡自有天命安排,那些小小的反复无常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要说日落时光已晚,夕阳的余晖还可以照亮整个天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起伏的豁达态度,后两句“鲁国存亡宜有命,区区翻覆亦何人”则进一步强调了命运的无常和个人力量的渺小,暗示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超脱与淡然。
赏析
“鲁国存亡宜有命,区区翻覆亦何人”这两句诗,以鲁国的存亡为例,深刻揭示了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诗人认为,国家的兴衰存亡自有其天命所在,个人的力量在宏大的历史洪流中显得微不足道,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价值的理性审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杂诗”是虚构的,但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往往与其个人经历、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刘禹锡生活在唐朝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出了许多反映时代变迁、人生哲理的佳作,而“鲁国存亡宜有命,区区翻覆亦何人”这两句诗,正是诗人在面对个人遭遇和时代变迁时,对命运和人生的一种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