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泛滥川方壅,厨传萧条市以贫。的解释

风云8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田畴泛滥川方壅,厨传萧条市以贫”,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使云阳寄府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使云阳寄府曹

唐·韦应物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田畴泛滥川方壅,

厨传萧条市以贫。

遥知郡印还双绶,

此去空余桃李春。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宦游之情与羁旅之思共同让我感到凄凉,春天已过半却如同秋天般寒意袭人,山城刚下过一场雨,百花都已凋零,榕树叶落满了庭院,黄莺在枝头胡乱啼叫,田野里洪水泛滥,河流堵塞,官府厨房供应萧条,市场也因贫困而冷清,我遥想当你归还郡守官印、解下双绶带时,这里只留下桃李芬芳的春天。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山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田畴泛滥川方壅,厨传萧条市以贫”两句,具体描绘了洪水泛滥、田野受灾,以及官府厨房供应萧条、市场贫困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艰难。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前两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奠定了全诗凄凉的基调,后两句“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则以自然景象的凋零来映衬诗人内心的凄凉,而“田畴泛滥川方壅,厨传萧条市以贫”两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凄凉感,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担任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某地官职时所作,当时他身处异乡,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艰难,这些社会现实也在诗中得到了反映。

《使云阳寄府曹》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的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宦游生活的厌倦,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艰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