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寻灵药逢芝圃,欲叩真关借玉书。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仙

唐·李群玉

云路迢迢不可期,回寻灵药逢芝圃。

欲叩真关借玉书,却怕仙凡路已殊。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晚期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昭宗年间,他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尤其擅长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李群玉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以及对仙境的向往,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译文

遥远的仙路难以企及,我转而寻找仙药时恰好遇到了灵芝园。

想要敲响天门,向仙人借阅珍贵的玉书,却又害怕仙凡之间的界限已经太过分明,难以跨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求,首句“云路迢迢不可期”描绘了通往仙境的道路遥远而难以到达,暗示了追求仙道的艰难;次句“回寻灵药逢芝圃”则转述了诗人在寻找仙药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灵芝园,象征着意外的收获和希望;第三句“欲叩真关借玉书”表达了诗人想要进一步探索仙道,借阅仙人珍藏的玉书(象征高深的道法或知识)的愿望;末句“却怕仙凡路已殊”则流露出诗人对仙凡界限的忧虑,担心自己无法真正融入仙人的世界。

赏析

这首诗以寻仙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展现了晚唐士人对于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诗中“回寻灵药逢芝圃”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执着追求,又增添了诗意的浪漫色彩;而“欲叩真关借玉书,却怕仙凡路已殊”则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士人阶层普遍感到失望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士人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超越,李群玉便是其中之一,他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以此作为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反抗,这首诗《寻仙》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晚唐士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普遍心理。

文章下方广告位